宝振(中国)—— 城市立体绿化全程解决方案提供商和生产商

厦门索尔屋顶绿化湖边水库保护与利用规划 厦门宝振科技

  湖边水库位于厦门本岛东北部,是厦门本岛集水面积最大的一座小型淡水水库。其主导功能为城市战备水潭,属于重点水源保护水域。湖边水库项目是厦门总体规划厦门市东北部片区分区规划的必要深化和延伸,必须处理好湖90度花盆边水库景观环境的保护整治和建设相统一的问题。尤其是要解决好城市生态敏感区的规划设计司题。具体研究重点如下:

  (1)为满足未来发展需要和湖边水库地区生态优化寻求新的平衡,处理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

  (2)优化片区土地利用与功能配置确定湖边水库的水潭保护区和保护策略,确定适度的城市开发建设用地规模和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

  (3)强调水,绿和湖边水库地区地形地貌等自然要素的突出作用,营造良好的城市绿色环境。

  (4)通过湖边水库地区精心新颖的城市设计创造吸引人的城市环境面貌,提升城市形象。

2 现状调查与分析

2.1 湖边水库的重要生态功能

  厦门本岛绿化系统总体结构是:一区,一环,两轴,两片。一区即南部风景区;一环指环岛路滨海绿带;两轴为南北走向的福厦路与东西通道仙岳路这两条绿色走廊;两片指东部由湖边水库钟宅水库及虎仔山赤坡山观音山等形成的绿地和西部由员当湖狐尾山仙洞山,仙岳山等形成的绿地。它们通过道路带状绿地串联衔接形成点线、面、块有机结合的山水、山海、城市交融的本岛绿色系统。在厦门本岛东北部片区分区规划以及近期修编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湖边水库绿地性质主要为水潭保护地,是本岛东北部分区绿地结构“一绿心、四绿廊”中的绿心,其周边区域作为绿心的延伸,是生态敏感区域。

2.2 湖边水库的土地利用现状

  湖边水库现状建设用地主要包括后坑村、蔡塘村等村镇建设用地和分布于村镇间的乡镇企业用地,以及一些公共设施用地,未建设用地主要由大面积的果园、农田和菜地等组成。位于地块东倒的海拔136m的虎仔山植被也保存完好。水域主要由水库、鱼塘等组成。

  规划总用地412hm2。其中水域面积为106.57hm2,约占总用地的25.87%;陆域面积总共为305.43hm2,占总用地的74.13%。在陆域中各项建设用地总共为131.24hm2,占总用地的31.85%;农田、山体等未建设用地总共为17419hm2,占总用地的42.28%。湖边水库总体上处于以生态用地(水体及农业用地)为主的待开发状态,开发建设的基础较好,有利于高起点的规划建设。

3 总体目标与发展定位

3.1 规划目标与原则

  湖边水库保护与利用规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涉及区域—城市层面的自然生态条件及其特色的保护完善。水体,农田,开放绿地空间体系,重大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等诸多方面。整个规划设计基于生态优先的绿色规划设计思想,提出了如下规划目标与原则:

  (1)深化并贯彻上一层次的相关规划对湖边水库功能定位,遵循整体优先和生态优先的准则,强调湖边水库建设开发中生态基础设施的先决性作用。

  (2)湖边水库地区是厦门本岛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空间布局上要力求创造整体连贯而有效的自然开敞绿地系统,将湖边水库与市区及周边环境连接起来,构建一个人工系统与自然系统协调且科学合理的空间格局。

  (3)湖边水库是厦门本岛的战备水源,其水质保护与防洪泄洪问题至关重要,应当处理好湖边水库地区开发与水质保护以及防洪泄洪的关系,充分考虑湖边水库地区的雨水排放和污水截流问题,以保证湖边水库的水体能够达到二级饮用水标准。

  (4)加强湖边水库地区的城市设计,优化湖边水库的滨水景色和发展定位。精心处理好滨水地区整体性和特色的平衡,创造优美的滨水城市轮廓线与空间形态。

3.2 空间发展模式的选择

  总体规划将湖边水库地区定性为以生态保护为主的本源保护地,这决定了该地区发展的生态先导性、强度适宜性与建设所应具有的高品质特性。结合国际发展趋势和地区定位,本地区应以湖边水库的水潭保护以及水面绿地等生态涵养区域的保育为前提,以旅游休闲娱乐运动等设施的发展为带动,以适量的科技研发、商务办公、高尚居住的开发建设为主导,形成相对完备的总体发展战略。

  在空间发展模式的选择上,如果按照一贯的开发模式,只沿城市主要干道带状发展而没有有效的发展控制,势必流于盲目发展的地步。因此,与以往城市新区开发以建设为主导的思路不同,规划设计选择了保护并优化自然生态为主组团式适度开发的发展结构。这样的安排可以保证湖边水库地区作为厦门本岛的战备本源地发挥出最佳效益,又可以实现新区建设的高起点与高品质,并为未来发展留有足够的弹性。

4 保护与利用系统规划

4.1 生态格网

4.1.1 生态性连接

  湖边水库绿地作为区域性生态斑块,其北面与钟宅湾和金山风景区相连,西南面与东芳山公园相临,东面为虎仔山风景区,处在几条潜在的生态廊道、水道与大型自然斑块的交汇点上,并且湖边水库是厦门本岛与海湾相连接的通道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区位。因此,在设计中应注意保持生物空间的畅通性。这种畅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滨水岸线大部分采用自然式,不宜使用大量的硬质护砌和台地,以保证水、陆生物自然过渡带的自然形态;第二,由南向北沿着滨水岸线有基本上连续的“隔离带种植花盆种植容器绿带”和“生态斑块”相衔接,以保证从岛内深处向海湾口的整体生物流的流畅性。这两个畅通性的满足,可以大大提高景观生态连接度,为生物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运动条件。

4.1.2 水潭保护与环境区划

  依据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编制的厦门市湖边水库保护范围规划,湖边水库的保护系统为三道防护带。第一道为环湖道防洪水位向外退50m(或再扩大些)的范围,即雨水排放,绿化防护带。第二道为库区自然汇集雨水地范围,高架桥绿化花盆包含了雨洪、污水排放系统。第三道为上游东山水库及湖边水库引水渠的修复整治,东南部污水直流干管整治建设溢洪道,下游钟宅湾堤坝适当加高加固。遵循这一保护原则,同时结合开发建设要求,对湖边水库作进一步区划,确定了四个分区,据此提出了不同的保护与开发强度要求:

  (1)水源保护区。保护范围内,禁止设置排污口,严禁在水库内从事水产养殖、垂钓、炸鱼、电鱼、毒鱼或其他非法捕捞活动,严禁在库区内倾倒,堆放垃圾农家肥或其他污染水库的固体废弃物。

  (2)生态保护区。保护区内只允许最低限度的建设,包括娱乐、开放空间、保护、旅游等功能,没有机动车交通。

  (3)限制发展区。主要的生态景观区,密度较低,包括居住、研究、教育度假区、娱乐、开放空间、农业、旅游等功能,限制机动车交通。

  (4)适度开发区。建设项目的主要集中区,根据交通方式的不同进行开发建设,密度较高,包括居住、商业、娱乐、开放空间和旅游等功能。

4.2 功能布局

  遵循保护性开发原则,根据产业和空间发展的要求,规划设计方案对土地利用的总体空间布局进行了细化。总体布局结构是以整体松散、局部集约为特征,以开敞空间为主组织不同功能发展组团。

  生态森林公园:该地区以自然绿化为主,通过对地块内原有的工业用地和农村建设用地的整体改造,保持并修复生态系统,改善植被,加强绿化郁闭度,形成湖边水库地区一个低度开发,多种生物混合的自然区域。

  体育休闲组团:对生态公园南面的现状山体进行保护恢复,开辟成以楔型生态绿地、小山和体育休闲等组成的城市开敞空间,在其中主要设置休闲类、不影响生态环境的体育项目,如篮、网、排球等运动项目。服务于周边居住区为主,并兼及全市,以弥补厦门本岛东北部地区体育设施不足的状况。

  农业观光组团:结合原苗圃地块规划保留,延续农业的现有功能与形态。将该农业基地建设成为可持续农业的典型,形成一种保护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良性循环,同时也可以创造一种以农业为主体的旅游方式。这样不仅保持了一定的农业特征,维护了农耕的传统生活方式,也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研发居住综合组团:该组团以科技研发、综合服务、高尚居住作为主要功能,主要设置科技研发楼群,商务写字楼群以及一定的商业文化娱乐设施和高级住宅梯形花盆。开发建设总体以中低开发强度为主,建筑以多层为主,局部采用小高层和高层。

  高尚住宅发展组团:在基地南倒原蔡塘村靠近吕岭路地段设置高尚居住区,住宅以3-5层为主,住宅造型采用活泼的坡屋顶形式,呈自由曲线布局,掩映于绿化中。

  高级会议度假组团:靠近湖面的中心岛地块以2层以下的旅游度假村作为主要的开发项目,在滨水区放置2-3层的小型生态型会议中心,度假村和会议中心呈小体量分散式布局,融入自然生态之中。

  社区商业服务发展组团:为周边地区的商业与社区服务等设施的配套,采用集约式发展模式。土地开发强度相对较高,开发适量商业配套商务及写字楼字,滨水地块设置跌落式休闲餐饮服务设施。

4.3 道路交通

4.1.1 交通组织

  湖边水库内部主要交通方式采取内外换乘不同交通工具的定点集中换乘方式,以避免把区城性大交通引入湖边水库内部,并针对不同的交通路线、方式、结构分别进行沿路空间景观和换乘点的规划设计。与此同时考虑到水质保护问题,在核心保护区严格限制机动交通,以慢速的车行交通、自行车交通、人行作为主要交通方式。

4.2.2 路网结构

  路网采用三级结构,分为次感到、支路和辅道;

  次干道为交通性的湖边水库环路,路幅为24m,双向四车道,湖边水库环路为景观路式设计,断面分配为4-16-4,展现湖边水库的景观特征;

  支路为各功能组团的主要服务和疏解道路,路幅宽度为12-18m,双向二车道,人行道与自行车道结合路侧环境综合设计。

  辅道宽度为9-12m,承担对各地块和建筑物的服务功能。

4.3.3 自行车和步行体系

  在主要出入口处设旅游自行车出租点,自行车道和步行道共同花球容器穿行于路侧绿带中,将自行车作为休闲度假区中的主要游览性交通设施。

  步行系统分布于水库沿线以及主要道路两侧,以滨水地带为重点,与堤岸的设计结合,并充分考虑有人行进与驻留过程中的亲水需求。

  自行车道和滨水步道环湖大道有机结合,呈曲线型游离于绿地系统之中,同时还与各个休闲生态旅游设施相连接。

4.4 开敞空间

4.4.1 绿地结构

  块:城市自然景观中的自然斑块,在改善城市自然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地带生物多样性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综合研究所确定的生态斑块,是湖边水库地区域外围环境的重要生物交汇点,是景区内主要的绿色空间和生态通道。

  廊:沿水库岸线设置的绿廊,占用了水陆两个界面,较之单一界面的廊道作用更大。规划中的绿廊对延续厦门本岛的城市“绿色廊道”有着重要作用。

带:在以生态为重要建设目标的湖边水库地带之中,主要开放空间与建设地块之间,建设地块与分块组团之间,规划地段内外之间均设置了隔离或防护功能的绿化带。

  网:绿地结构中分布均匀的,对城市景观有较大影响的道路绿地所形成的网状绿地形态。

4.4.2 景观结构

  形成双向开敞、一环连通、块、环、轴、点交织的景观体系。

  向北延续至钟宅湾水库并入海,向南延续厦门本岛的生态廊道。形成湖边水库与本岛景观体系在结构上的契合。滨水绿带和景观环路共同架构了规划区的景观通道,联系各组团的绿色空间。

  以生态斑块为面,滨水景观带为纽带,各组团均有景观轴线或通道与之联系,并进一步到达各个小的地块;而不同组团根据功能差异形成的多样化的处理手段为整个湖边水库的多种活动与行为提供了依托。

热门关键词:城市立体绿化 立交桥立体绿化 垂直墙立体绿化 屋顶绿化 景观立体绿化 道路立体绿化 水域环境生态修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