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振(中国)—— 城市立体绿化全程解决方案提供商和生产商

绿地董事长张玉良:中国企业在多领域已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厦门宝振科技

编者按: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改革开放,春风化雨,改变了中国,影响并惠及了世界,这40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上浓墨重彩的40年。  面对这个举世瞩目、影响深远的伟大实践,中国网财经联袂今日头条共同邀请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企业家共同回忆、记录这个伟大时代。  这一期我们专访了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请他讲讲改革开放与企业发展的故事。  中国网财经10月22日讯( 李春晖)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按下“加速键”。同年,为了用市场化手段服务上海城市绿化建设,绿地集团成立,张玉良任首任董事长并一直效力至今。  正如张玉良所说,绿地的发展史几乎是一部企业版的中国改革开放史。绿地集团应改革大势而生、与改革同步发展。1998年房改启动,绿地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在“旧改”中赢得市场,并以此为契机逐步投建商品房项目。  在“房住不炒”、回归居住本质的房地产行业新时代里,张玉良表示,房地产市场结构正发生重大变化,运营能力、产业内容、科技含量、成本竞争力、产品竞争力等核心要素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而绿地将通过重大改革创新成果落地,确保每一阶段都有新亮点。  “多元化”是绿地区别于其他龙头房企的关键词之一,绿地已经形成“房地产主业突出,大基建、大金融、大消费等产业并举发展”的综合经营格局。而张玉良表示,绿地新一轮转型已在路上,谁能抢抓科技创新机遇,谁就能进化为“新物种”并实现领跑。  对于新一轮改革开放,张玉良有许多期许,但更多的是充分的信心。他表示,对企业而言,要立足自身,多想想自己发展的事。长期以来中国企业走得是一条模仿、追赶的道路,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企业在很多领域已经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转变,能不能再前进一步,成为领跑者,就有赖于企业创新的格局。  以下为访谈实录:  中国网财经:绿地集团是1992年成立,那一年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也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年份。改革开放是否为绿地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  张玉良:绿地集团成立于1992年7月18日,成立的初衷是为了用市场化的方法服务于上海城市绿化建设。多年来,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绿地“与改革同步、与时代同行”,通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施经营管理创新、培育优秀企业文化、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实现了超常规发展。  今年是绿地发展的第26个年头,也是我个人与绿地共成长的第26年。绿地的超常规发展历程也是我个人与房地产结缘、同呼吸共命运的成长经历,有幸能在其间为这个行业、为老百姓(603883,股吧)美好生活贡献个人绵薄之力。  中国网财经:1998年房改以后,中国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渐向市场化住房供应转变。绿地在这一时期是如何抓住改革机遇、进行战略布局的?  张玉良:毫不夸张地说,绿地集团的发展史几乎是一部企业版的中国改革开放史。自199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施住房分配货币化,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后,由此标志着新的住房政策体系开始实施。绿地发展的第二阶段就紧紧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1997~2001年,绿地在“旧改”中赢得市场。绿地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成功完成改制,企业焕发出生机活力,房地产业以保民生、促旧改为己任,大力参与上海“365危棚简屋改造”等大规模旧城改造工程,并以此为契机逐步投建商品房项目。  中国网财经: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开始真正融入国际市场。能谈一下绿地的近些年的海外战略吗?  张玉良:在打造“全球绿地”的过程中,绿地始终准确把握各个阶段国家推动国内企业走出去引导政策的核心,不断转型升级,优化发展模式,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成功在房地产、基建、金融、消费等公司优势产业领域抓住发展机遇,始终将防控风险放在首位,成效显著。  2011年起,绿地开始拓展海外新路。绿地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企业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要求,进一步加快自身国际化进程。积极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充分拓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  而近两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蓬勃发展、新的全球市场机遇涌现,在中国企业新一轮海外发展的全新形势下,绿地再一次紧贴国家导向,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率先主动转型升级,通过“轻资产化”等创新模式推进企业优势产业海外拓展,“一带一路”、“轻资产化”已经成为绿地海外发展新阶段的核心关键词。  绿地将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在柬埔寨、马来西亚、越南、冈比亚、老挝等国家启动一批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性地产开发等项目,努力为“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中国网财经:您在一次接受采访时曾说过绿地是“最懂政府的开发商”,现在政府强调房地产市场“租售并举”,绿地在长租公寓方面是如何布局的呢?  张玉良:房地产市场有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存量市场和新房增量市场在不同的发展周期,在整个市场中扮演的角色、重要性、体量等指标会逐步变化。确立“租购并举”基本住房制度,正是国家有关部门正确认识到房地产市场发展新周期的特点和趋势、准确把握新周期市场发展的特点,所作出的基本制度定位,具有现实意义,同时具有足够的前瞻性。  面对长租公寓风口,不少企业迎风而上,通过长租发行类REITs产品也成为房企融资新途径,正是在相关政策引导、鼓励下,租赁类的融资渠道逐步打开,给房企租赁业务逐步做大做强提供的资本支持,有利于租赁市场的快速发展。  绿地较早开始就高度关注租赁市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市场发展阶段,但从市场发展规律、现状和企业自身发展特点等综合考虑,目前暂未大规模介入。包括在上海等城市,有部分重点尝试和试点在推进。  中国网财经:近期以来楼市调控密集发布,中央甚至提出“坚决遏制房价上涨”的措辞。绿地作为龙头房企,会如何应对?  张玉良:“房住不炒”、回归房子的居住本质等正是新时代房地产行业的全新坐标,也是房地产企业及其从业者经营的根本准绳。这个房地产行业的新时代已经在全国各地开启,当然,每个区域每个城市的具体情况不同,推进的时间、程度和方式也会因地而异,但目标都是一致的,回归房子的居住本质。  从房地产行业来看,在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以及加快建立长效机制的政策导向下,房地产调控的基本格局在短期内仍将延续,房地产市场结构正发生重大变化,运营能力、产业内容、科技含量、成本竞争力、产品竞争力等核心要素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在“房住不炒”的总基调下,房地产调控持续深化,市场激烈分化,行业竞争加剧,“不进则退,慢进也退”。从绿地自身来看,企业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正在逐步改善,为绿地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重大改革创新成果落地,确保绿地在每一阶段都有新的亮点,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影响力。  中国网财经:您怎么看待国企混改?绿地不久前宣布了与天津建工的混改方案,未来如果有其他企业合适的混改项目,是否还会继续积极参与?  张玉良:真正的混改,应该是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之间的混合,通过搞“化学反应”,催生新的动力机制和发展活力。国企混改最好应该形成国有资本、社会资本、员工持股“金三角”的股权结构,这样更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混改”如何混?在母公司层面实施改变全局。第一,在哪个领域混?——应该优先在竞争性领域国企实施混改,成熟一个推进一个,能混尽混,从而进一步打开改革的局面。第二,在哪个层面混?——应该更多创造条件推进集团母公司层面的混改。只有在母公司层面实施混改,才能从全局上和根本上对企业制度进行变革,激发企业发展的活力、动力和竞争力。第三,混到什么程度?——其中的核心,是国有资本的持股比例问题。我认为,最好将国有资本的持股比例降低到51%以下,即国有资本不再绝对控股,从而让社会资本和员工持股保持一个相当的比例,否则容易“一股独大”,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第四,员工持股到何种广度和深度?——员工持股不应该搞“大锅饭”、“平均化”,而应该让核心员工持股,且持股额度应与其承担的责任挂钩起来。  “混改”怎么合?解决好四大关键问题。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应该兼顾“混”与“合”两个方面,“混”是手段,“合”才是目的。所谓“合”,就是要优势互补、激发动能、形成合力,促进企业发展,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微观基础。一是要选对社会资本;二是要促进产业协同;三是要建立灵活机制;四是要塑造优秀文化。  在参与国企混改方面,绿地集团拥有丰富经验,不仅自身深化混改,引进战投,完善员工持股,完成整体上市,而且积极发挥改革先行优势、复制改革成功经验,参与央企和地方国资国企改革。近年来已成功推动原宝钢建设、贵州建工、江苏省建、天津建工、西安建工以及东航物流等大型国企混改。取得了多方共赢的良好效果,成功助推企业业绩突破性增长,焕发全新发展生机与活力。  中国网财经: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的主旨演讲中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您对新一轮的改革开放,有哪些期许?  张玉良:2018年,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一方面,改革开放走过了40年的光辉历程,中国企业与时代同行,风雨兼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世界一流企业,应该对经济社会的变迁、产业结构的转型保持敏锐的嗅觉,并始终在历史前进的方向中前进、在趋势发展的逻辑中发展。  对于新一轮改革开放,自然有许多期许,而更多的是充分的信心,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对企业而言,与其说期许,不如立足自身,多想想自己发展的事。长期以来,中国企业走的是一条模仿、追赶的道路,西方企业是我们的老师。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企业在很多领域已经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转变,能不能再前进一步,成为领跑者,就有赖于企业创新的格局了。但是,真正的创新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完成的。过去很多中国企业的创新,基本停留在商业模式创新和创新技术组合应用方面,而没有触及技术创新,特别是没有触及核心技术的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固然也很重要,但商业模式易于被模仿,难以在市场竞争中构筑起“深沟高垒”,往往导致大家“一哄而上”,然后“红海竞争”,最终“哀鸿遍野”。相比之下,技术创新才是最核心的创新,也是最难以被模仿的创新。能不能在技术创新方面有所突破,越来越成为检验世界一流企业的“试金石”。因此,我认为,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在创新方面要有全新的格局,要在技术创新特别是核心技术创新方面花更大的气力。热门关键词:城市立体绿化 立交桥立体绿化 垂直墙立体绿化 屋顶绿化 景观立体绿化 道路立体绿化 水域环境生态修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