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振(中国)—— 城市立体绿化全程解决方案提供商和生产商

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与屋顶绿化管理 厦门宝振科技

  合肥是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拥有众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特别是科研人员比例在全国名列前矛,具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越条件。为了将科教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于一九八八年创立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称合肥高新区),一九九一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经过八年的开发建设,已在5平方公里范围内实现了七通一平,建设各类房屋160多万平方米,创办企业540多家。一九九八年实现工业产值近80亿元。一个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配套齐全,环境舒适优雅,集科工贸于一体的现代化科技新城区已初步形成,一九九七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亚太经合组织特别开放的四个园区之一。今天成就的取得与精心规划、严格管理是密切相关的。合肥高新区的规划工作始于一九八八年,经过规划选址、总体规划和扩区调整规划几个主要阶段,现就合肥高新区在规划和管理中重点思考的一些问题作一论述,以期得到同行们的指正。

1 规划选址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规划选址关系到能否发挥其区位优势,同时涉及到自身的发展模式和与城市的关系,对此工作必须极为慎重。回顾一九八八年,我国的高新开发区处于萌芽状态,规划上还处在探索阶段。就规划选址而言,当时只有两种基本形态,其一是在城市的建成区划出一定的范围,该区域一般集中较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并具有一定的科技贸屋面绿化种植模块易基础。如北京的中关村和武汉的东湖区域。其优点是基础条件好、投资少、见效快,特别有利于科技贸易的发展 ; 不利之处是用地和大规模的产业化受到一定的限制,新旧体制的矛盾突出,管理较为困难。其二是远离城市选择一片未开发的土地,形成一个基本独立的区域,如南京高新区,其优点是用地不受限制、管理矛盾少,主要的问题是基础设施投入巨大,职工就业交通不便。通过调查分析,上述两种形态不适合合肥高新区。鉴于合肥地处内陆而经济实力一般,我们将合肥高新区选址于合肥市西郊,它东起城市二环路,西临风景秀丽的蜀山森林公园,北接城市快速干道长江西路,南达312高速公路(见图1),总面积18平方公里。此选址有如下一些特点:

  (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根据合肥市总体规划,其西南区主要是科教和电子、机械工业区,是高校和科研机构最集中的区域。合肥高新区是其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城市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有利于同城市协调发展。
(2)紧邻城区,基础设施相对完善。高新区的东北部是城市的建成区,隔路与城市相连,是城市的自然延伸,可逐步发展成城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水、电、气、公交等基础设施已通过城市道路延伸至高新区边缘。在高新区的建设初期,可充分利用城市的各项服务设施和基础配套条件,达到投资少,见效快的目的。
(3)交通便捷,内外联系方便。高新区由长江西路、黄山路、东流路三条主干道沟通市中心,并通过城市二环路与各区紧密相连 ; 特别是方便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入区创办实业,也有利于解决普通职工的就业问题 ; 合肥铁路西站紧邻高新区,312高速公路通过其边缘,相距骆岗机场仅七公里,客货运输都极为便利。
(4)环境优美,适合高科技开发、研究和生产的要求。蜀山风景区是合肥市唯一的自然风景区,由6000亩森林公园和近20平方公里水面的蜀山湖组成,高新区与之相邻,依山傍水,没有任何工业污染。为将高新区建成花园式的新城区提供了环境保障。
(5)地域上相对独立,用地条件好,发展空间大。高新区虽与城市相连,毕竟是一片未开发的土地,可根据高新区的特点规划建设,特别有利于建立相对独立的管理体系,发展干扰少。从合肥高新区的建设发展和招商引资历程看,其区位优势越来越明显。

2 性质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宗旨是“发展高技术,实现产业化”,其性质是不言而喻的,但高新区究竟要建设成什么样的城市形态,是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回顾当时我国先期建设的经济开发区和为数极少的几个高新区,从规划角度看,基本上属于单纯的工业区,其弊病是功能单一,服务不配套,生活欠方便。笔者认为,无论是什么性质的开发区,其发展建设应该是有机的,充满活力的,决不能建成一个功能单一,缺乏生机的死城。尽管当时的社会大环境对房地产业颇多非议,特别是怕担“借发展开发区之名,行房地产开发之实”的风险,但我们根据合肥高新区的特点和所处的地理位置,仍然提出其性质应该是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集科、工、贸于一体,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花园式的新城区,既相对独立,更是城市的一个有机组成斜屋面绿化容器部分。从功能上看,不仅有科技开发与生产,还有商业贸易、金融管理、宾馆酒楼、文体娱乐等支撑服务体系,同时还应有相当部分的居住用地。

3 规划目标
尽管当时合肥的经济实力并不强,但要将合肥高新区建设成现代化的新城区,规划标准不能降低,我们提出“富规划、穷开发”的原则,即规划高标准,实施则根据情况分期开发,滚动发展,规划上要达到如下的标准:
(1)高效能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不仅要齐全,而且要做到安全、高效、可靠;
(2)高质量的生态环境:加强绿化美化,限制污染工业,减少污染源;
(3)高度社会化的分工与协作:摒弃传统的大而全、小而全,企业办社会的封闭做法,按市场经济要求,全面推行社会化服务; 
(4)高水平的城市管理:在规划布局中充分考虑到管理功能的要求,为高水平的城市管理创造必要的条件;
(5)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为在区内的居民和职工创造舒适、整洁、优雅、安全方便的生活环境。

4 规划指导思想
一九八九年,正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初期,作为以招商引资为主要目的的开发区必须迅速更新规划观念,适应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要求,从总体规划上必须体现: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综合规划、合理布局,处理好开发区与城区、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既有严格的道路网系统,又有富有弹性的功能分区,还必须切合实际,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5 总体规划布局
总体规划布局必须充分体现已经确定的性质、目标和指导思想,重点解决好交通、功能分区和环境优化问题,充分利用好土地,发挥土地的经济潜能(见图2)。

5.1 功能分区
  作为高新开发区,其功能与市区相比较为简单,经过分析,将合肥高新区确定为四个功能区:高科技生产区,它是开发区的主要功能区,用地比例约占开发区的40%;管理科研区,主要是用于办公管理和科研开发,其用地约占6%;商业服务区,主要安排商业贸易、金融服务、宾馆酒楼、邮政电讯及大型展示等项目,用地约占6%;生活居住区,安排高、中、低档住宅和学校、托幼、集贸市场等,用地约占10%。合肥高新区规划用地比例见下表。
5.2 规划布局
5.2.1 道路交通
规划中首先考虑将高新区的道路系统作为城市交通网络的一部分,方便内外交通,做到安全、迅捷。(见图3)以长江西路、黄山路和望江西路三条城市主干道形成高新区东西向主干道,以科学大道、天柱路和人工湖路形成高新区南北向主干道,由此三横三纵构成方格网式道路系统骨架。另外还规划一些区内次干道和支路。主干道红线均在45米以上,次干道红线30米,支路15米,道路的线型尽量宽、平、直,使得地块划分较为整齐,便于出让和管理。为了对外交通的方便,主干道与城市干道基本上都以互通式立交衔接。

5.2.2 功能布局
按“富规划,穷开发,滚动发展”的原则,布局充分考虑到实施的可行性。工业生产用地集中布局在科学大道以东,在工业用地中,不强调工业类别的划分,可以减少基础设施的超前投入,增加用地的灵活性 ; 将管理科研用地布局在开发区主入口,即长江西路和科学大道交口西南部,方便社会各界进区办事 ; 将商业服务区布局在长江西路沿线和黄山路两侧,体现了商业服务的外向性特点,既服务开发区,更能辐射到周边地区。由于布局恰当,长江西路南侧的商贸区已被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为市级副中心 ; 生活居住区集中布局在高新区的西部,与蜀山风景区毗邻,便于创造高质量屋顶绿化种植容器的居住环境,特别使居民能充分享受风景区的湖光山色。
上述各功能区特别有利于长江西路由北向南滚动发展。在规划布局上考虑一定的兼容性,在保持总体布局不变的情况下,根据招商引资情况可作适当的调整。
5.2.3绿化系统
绿化系统是创造城市优美环境的重要因素。合肥高新区的规划十分重视绿化美化,一是保证足够的绿化覆盖率,规划的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其中公共绿化占15%,要求各单位自身不得低于25%;二是注重绿化系统的建立,其绿化系统为“以中心公园为主体,通过绿色广场、道路林带向四边放射、周边绿林环绕”的格局,另将穿越区内的150米宽的高压走廊控制带规划为花园式的苗圃,既美化环境,又创造经济效益。
5.2.4基础设施配套
规划中要求既要安全、高效、可靠,又要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分别将城市二、三水厂通过不同方向引入区内,做到双向供水人工浮岛;规划两座10千伏变电站,实行双回路供电;设立一座大型供热站,区内全部采用集中供热,排水实行雨污分流制,各种工程管线规划全部入地。

6 城市设计和详细规划
  城市设计和详细规划是总体的延续和深入,对于实施建设和招商引资更具有指导性和引导作用。合肥高新区对此项工作极为重视,在开发区动工建设屋顶种菜盆前,编制了0.8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城市设计,在实施过程中,对一些重要地段和重点项目精心组织详细规划设计,确保开发区建设的环境质量和功能的合理。
6.1 起步区的城市设计。
  起步区位于高新区的北部,包含管理、科研,主要的商业贸易、中心公园和部分工业、居住等,面积为0.8平方公里,无论是功能,还是平面空间形态、立体空间的构成,在开发区都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见彩页)。该设计对管委会办公、创业中心、信息中心、科技展览、金融中心、综合商场、宾馆酒楼、邮政电讯以及文体设施的用地和区位给予确定。平面规划以北到长江西路,南达中心公园(见彩页),长约450米,宽80米的绿色广场为中心,其周边及长江西路沿线的建筑进退有序的布局形成了一系列规模不同、灵活多变的城市空间。在立体空间构成上,高层建筑围绕绿色广场集中布置,突出开发区主体空间形象。其设计对合肥高新区的起步建设起到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其中的大部分项目已经实施。
6.2 亚太广场详细规划
  近年来,合肥现代化大城市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合肥西部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方向,规划中的城市副中心,发展速度较之市区更为迅猛,城市副中心的雏形正在形成。但是,还缺少一个富有凝聚力、能够将周围零散建筑群连为整体的一个公共活动和交往空间,从而影响了高新区的商贸发展和区域中心的形成。因此,我们规划在高新区起步区的中心位置建设一座代表合肥市、高新区城市建设新形象的标志性环境精品和公共活动空间亚太广场(见图4、图5)。

  亚太广场总占地面积约200亩,北临高新区与市区衔接的主要道路长江西路,南面伸向高新区的纵深地带。规划以三个连续性的广场市政广场、游乐广场和绿色广场,形成景观和公共活动的轴线与中心,并与区内的中心公园相连接,构成了高新区北部的城市主轴。在广场周围规划了国际会展中心、写字楼、星级酒店、大型商场及相关公共服务设施,形成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区域中心,为高新区增添了一道绚丽的风景。
6.3 “梦园”小康住宅示范小区规划设计
  相对于高新区的快速发展,区内的住宅建设显得比较滞后。目前,大部分区内企业工人、员工每天上下班往返于市区与高新区之间,不仅给市区交通增加了压力,也给企业管理、职工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高新区西临郁郁葱葱的蜀山森林公园,北濒碧波荡漾的蜀山湖,风景优美,适合用作居住开发,在合肥市总体规划中这一地区附近规划为高级旅游住宅区。因此,我们在高新区西部与蜀山森林公园接壤处划出约三百多亩土地,用于建设“梦园”小康住宅示范小区。该小区的规划设计在1997年1月建设部组织的第六届全国小康住宅设计评比中荣获第一名,并获得建设部中建科公司的投资,已于近日开工建设。其规划设计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
(1)设置小区外围综合交通环线,确保小区内部的安全和安静,并沿环线外侧和周边住宅底层设置停车场、库,减少对居民的干扰。同时,环线周边的绿化带作为屏障降低了城市干道对小区内部环境的影响。
(2)以广场轴、水轴和绿轴三条轴线串起区内主要公共活动空间,向外与蜀山森林公园和花园式的高新区相接,向内渗透到每一个组团内部,形成完整的、流动性的新型城市景观。
(3)小区住宅设计集中突出多元性、合理性、创新性和科技性。多元性表现为多套型、多户型 ; 合理性表现为明确的内外、动静分区; 创新性表现为住宅公共交往空间的拓展与创造 ; 科技性表现为高科技、节能技术和成套产品的应用。
同时,小区还考虑了合理的公建配置和完善的物业管理模式。“梦园”小区的建设,完善了高新区的居住和公共服务设施,为将高新区建设成为综合配套、功能齐全的科技新城添加了坚实的一翼。
6.4 中心公园详细规划
  中心公园占地86亩,是开发区绿化系统的主体,它的格局影响全区的绿化风貌。规划指导思想是体现开放意识,借鉴中西园林设计手法,创造独具风貌的园林空间。结合地形将全园规划分成三大区域:利用原地形较低部分,规划成约20亩的水面;将地形较平坦的部分开辟成约3公顷的大草坪;将西南部较高处规划成森林区,绿化方式采用回归自然式手法,以草坪为主体,花木作点缀,特别是树木布置成组成簇,形色相配,疏密相间,达到疏可跑马,密不透风的效果,按此规划建成的中心公园已成为市民游览歇息的主要景点之一(见彩页)。

7 规划管理
要达到总体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必须严格进行规划管理。高新开发区是一个特定的区域,它的规划管理也应具有自己的特点。多年来通过努力探索,笔者认为,高新区的规划管理要有非常强的市场经济意识,既要严格,也要灵活,既要按章办事,更需要快节奏。我们在工作中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1)开发区的一切建设必须符合总体规划要求,特别防止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始终将开发建设主动权掌握在规划管理者手中。
(2)制订具体的规划技术指标:建筑物退城市主干道红线不少于10米,退区内主干道不少于7米,退次干道和支路不少于5米。高层建筑退道路红线不少于15米,超过50米高层退红线不少于20米。确保建筑物与道路有良好的空间关系 ; 规划公建容积率每公顷不超过3.5万平方米,工业每公顷不超过1.5万平方米,居住每公顷不超过1.1万平方米 ; 要求绿化覆盖率不得少于25%,必须按照国家标准留足停车场地。据此对每一块要出让的土地,事先提出严格的规划设计条件,除了确保前述的有关经济指标外,也对建筑高层色彩从总体上提出要求。
(3)为了适应开发区高效率、快节奏的工作要求,根据国家、省市有关城市规划管理规定制订了《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从既有利规划管理,又方便建设单位办事的原则出发,对办事程序和所需的文件资料作出具体要求,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合肥高新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主要特点有:规划选址恰当,优势明显 ; 目标明确,优美的环境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增强了开发区招商引资吸引力 ; 性质合理、功能齐全、配套建设,逐步形成了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 规划布局富有弹性,体现市场经济特色,符合综合布局、分期建设、滚动发展的要求 ; 环境意识强,各项建设秩序井然,建筑彩色和谐统一,环境整洁优美 ; 规划管理措施有力,保证开发区按照总体规划要求有序发展,也符合开发区建设的要求。我们的努力和实践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专家的赞许,总体规划被评为安徽省优秀设计一等奖,建设部鼓励奖 ; 同时,被省、市政府分别授予“花园式开发区”的称号。
上述是我们在工作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和想法,不足之处显而易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迫切希望业内人士多加关注和研究,使之逐步走向健康发展之路。

作者简介:张自道,男,1959年生,高级规划师,1983年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规划专业,现任合肥高新区规划土地建设局局长。
翁晓松,男,1969年生,工程师,1990年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城市规划专业,现就职于合肥高新区规划土地建设局。电话:0551-5311601

热门关键词:城市立体绿化 立交桥立体绿化 垂直墙立体绿化 屋顶绿化 景观立体绿化 道路立体绿化 水域环境生态修复

Top